“名师名家学术讲堂”—— 南佛罗里达大学史晓东、季海涛、李霄鹏以及蔡健峰教授做客中南
发布时间:2017-05-19 作者:杨泽林 浏览次数:
2017年5月19日下午15:00,新校区化学楼报告厅133室先后举办了主题为“Triazole-Au(I) complexes in promoting homogeneous gold catalysis: From stability to selectivity”、“Rational Design, Synthesis, and Chemical Biology Studies of Selective Inhibitors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Function Self-Assembly of Giant Supramolecules withIncreasing Complexity”以及“AApeptides: From Structure to Function”的四场学术讲座,主讲人是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四位教授,他们分别是史晓东教授、季海涛教授、李霄鹏教授以及蔡健峰教授,本次报告会由金沙城js9线路检测中心纪效波教授以及王平山教授主持。
史晓东教授,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 年和 1997年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 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化学系,师从Dr. Jeffery T. Davis。2002 年至 2005 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Dr. Paul Bartlett和Dr. Dean Toste。2005年受聘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化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终身教职)。2014年起受聘为吉林大学唐敖庆讲座教授。2015 年起受聘为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终身教授), 2017 晋升正教授。获得NIH和NS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史晓东老师课题组长期以来专注于有机化学合成方法学及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并成功开发出新型的多种三氮唑-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三氮唑作为金属配体的方法学研究以及其在材料和生物化学的探索。自2005年建立独立课题组以来,已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Sci.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90多篇。目前所有学术论文引用次数超过 3800 次。
报告会上,史教授为大家主要介绍了他对三氮唑类配体的一些相关研究,指出三氮唑类配体不仅不是如别人所说的无用配体,反而是一种极好的配体,由于其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σ给体和π受体,其相应的金催化剂稳定性好,这类催化剂在炔烃的氢氨化,炔丙醇的重排中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季海涛博士,2008年1月-2010年6月:研究副教授,化学系,西北大学,埃文斯顿市,伊利诺斯州,(导师: Richard B. Silvermano针对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于结构基础的设计、合成和生物评价高效和选择性的小分子抑制剂。)2010年8月一2016年七月:助理教授,化学系,犹他大学,盐湖城,犹他州,美国。2016年8月一今:副研究员,药物研发部,H.LeeMoffiitt癌症中心和研究院,坦帕市,佛罗里达州,美国。2016年8月-今:副教授,肿瘤科学系,南佛罗里达大学,坦帕市,佛罗里达州,美国。
报告会上,季教授主要分享了他基于结构设计和合成可调节细胞信号通路的小分子,重点是蛋白质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和目标特异性的相关工作。
李霄鹏教授,2004年郑州大学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化学博士学位,2009至2012年在美国University of Akron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至2016年,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2016年至今任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实验室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工作集中于超分子化学,超分子聚合物以及功能材料。已在Nature Chemistry, PNA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ure Communication, Nano Lett. (1) 等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引用2300余次。
报告会上,李教授主要介绍了设计合成自组装超分子化学及其性质的相关研究。李教授表示他的研究就如做艺术一样,十分迷人。
蔡健峰教授,1997年获得南京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Hamilton教授(现任英国牛津大学校长、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至今担任南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晋升为南佛罗里达大学(全美科研实力排名前四十位)终身教授;
报告会上,蔡教授主要介绍了设计、合成及研究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模拟物和发展新型纳米材料的相关研究。
报告结束后,四位教授与在场的师生们进行了多次互动,针对老师及同学们提的每个问题,都非常认真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在座师生被教授们对科研的严谨态度以及活跃而先进的思维深深地感染,本次讲座也在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中落下了帷幕。